“巴别塔”的神话传说不足为信,但多种语言的产生,却令世界文化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被莎翁称为“全世界营养品”的书籍,有了多种语言版本,犹如多种维生素的滋养,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修炼了乐观、豁达的心灵,也成就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诸多语言文学美不胜收的碰撞和交融盛况。
各国书籍的大规模出版与交易,催生了蓬勃的国际书展。4月16日-18日举办的英国伦敦书展,是全球英语图书出版及版权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平台,为世界各国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伦敦书展开幕式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伦敦书展让优美的汉语和优美的英语相遇,成就了一桩非常美妙的好事。
对于中国来说,能够走进包括伦敦书展在内的世界几大书展,展示数千年古老文化的鲜活魅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西方有识之士都了解,在西方工业革命前,中国曾长时间雄踞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中华文明也是世界唯一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没有中断、完好延续的文明,曾让多少有机会接触她的外国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不少人为此选择留在中国,成为用文字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的可尊敬的探宝者。
此次中国以9年来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参与第41届伦敦书展,让亲历这一时刻的人们深切感受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只有一国经济发展到举足轻重的程度,其文化才会受到应有的关注与尊重。在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开幕音乐会上,当雄浑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东方红”的旋律在伦敦卡多甘音乐厅响起、当英国男高音斯托顿努力咬文嚼字高唱中文《康定情歌》的那一刻,相信现场的所有中国人心中都会感慨万千!那种郁积国人心头多年的“屈辱情结”,在刻苦耐劳的中国人胼手胝足30多年,积累了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才终于得到了些许缓释。中国在经济实力得到欧美迫不得已的承认后,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软实力走出国门的文化自信建设大业。
文字与书籍是人类的心声,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历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如此优美语言文字的民族,只有真正实现了文化自信,才能挺直脊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争得充分的话语权,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残酷博弈中稳住阵脚,最终使自己的文明发扬光大,为世界文化交流贡献力量。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伦敦书展,就是用白纸黑字昭告世界:中国是为寻求知音而来、为交流合作而来。(李文云本报驻英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