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还是更高的学习阶段,专业选择总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而每每在这一话题上,总会有家长在学生耳边语重心长的教育到,专业选择有多重要,需要多看重前景或者「钱景」。
就算是在国内高考后的志愿填报阶段,也很容易出现学生和家长之间互相 battle 的局面。一个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想报未来能赚钱的。
更何况留学所付出的金钱成本更加高。这也导致很多学生想要通过学习「钱景好」的专业,赚回学费。
那么,专业选择究竟是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还是应该选择「钱景好」的?
1
首选是感兴趣的
负责任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不假。
毕竟,兴趣是一个人好奇、探索,甚至奋斗的源泉,也是动力。这就意味着,即使内容再过枯燥、再过生涩,只要摆在对此感兴趣的学生面前,这就是有意义的、有趣生动的。那么,学习这件事,就变成了一项充满乐趣的挑战,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容易放弃。
在专业选择时,还有一句话也是老生常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讲真,很多冷门且小众的专业里,反而更容易出人才。毕竟愿意为之付出、奋斗,甚至将其奉为信仰的人实在是少数。
而在这少数的人里,只要比剩余的人有更多的热爱、更多的坚持,那么下一个「出圈」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选择了小众专业的你。
所以,从这一角度看,首先还是建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毕竟,人生苦短,为什么不让自己在专业学习上,能享受更多快乐呢?
2
其次将兴趣和「钱景」集合
但是有一说一,父母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他们有多年的社会经验。所以,在专业选择上,从现实考虑讲,的确也要考虑「钱景」这一因素。
不过,真正需要理清的是,「感兴趣的专业」和「前景好的专业」,二者并不是不可兼得的。
推荐阅读:西班牙留学|盘点那些西班牙最赚钱的专业
首先,很多人在专业选择上有一个误区——习惯性从专业名判断专业课程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
比如,传统意义上,许多人会直接将经济、金融、国际贸易、管理等相关专业和「钱景」相挂钩,天然地认为是高薪专业。而与之相反的是人文类的学科,如哲学、历史等。听起来就业面就非常窄,似乎除了当教师,就没有更多出路。其实不然。
学习本身学的并不是专业名称,而是这一专业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包括学习能力本身。
举个例子,许多人都不知道,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因为有调研需求,在数据分析和处理、实践考察和调研上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而具备这样专业能力的人才,恰巧是如今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的。
同样地,在很多大企业当中,真正成为高级管理人才的,是那些选择了就读心理学专业的人。因为能够做到真实且到位的洞察,走到哪一行,这里人才都是香饽饽。
所以,在专业选择时,可以先研究一下感兴趣的专业中,课程设置是如何的,会让你 get 到当下所需要的何种专业能力,由此再来规划你的职业前景,就可以把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同样的,学生在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后,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感兴趣的专业转化成擅长的学科,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一些延伸的活动,也是为自己开拓「钱景」的方式。
也就是说,学科竞赛、科研、模联和义工等活动,以及专业课程培训,例如在线课程和暑校课程,都是你未来「钱景」的筹码。
要想有「钱景」,并不一定是要选择学习特定某个专业才可以实现的。
其实,苦口婆心劝说学生选择「钱景」专业的父母们,也并不是就执着于那几个专业,而是害怕孩子太过于武断,担心孩子没有把眼光放长远,以至于未来会吃亏。
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感兴趣和钱景两者并不冲突,只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二者完全可以兼得。专业选择最重要的是,考虑清楚,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